第(1/3)页 王文彬还是第一次来到科学院的“核心地带”。 这里和他管理的兵工厂完全不同。 兵工厂是井然有序的工业流程,而这里,则是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混乱。 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草图,桌子上堆着拆解开的雷达天线和各种电子元件,几台高配电脑的屏幕上,瀑布般的数据流飞速滚过。 空气中那种混合着焊锡的味道,让他这个搞机械的人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。 实验室的角落里,陈景教授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架子,和几个年轻人激烈地讨论着什么。 那个架子上,固定着一个看起来有些简陋的碟形天线,几根粗大的电缆从天线后方连接到一台示波器上。 “不行,增益还是不够!背景噪声太强了,我们根本捕捉不到有效信号!” 陈教授的嗓门很大,花白的头发乱得像个鸟窝。 “把滤波算法再优化一遍!我需要一个更纯净的信号源!” “陈教授。” 林墨在旁边等了一会,这才找到机会开口。 陈景教授回过头,看到是林墨,脸上的焦躁收敛了一些。 “林先生,您来了。雷达的事情……” “雷达的事不急。”林墨打断了他,“今天来找你,是为了另一件事。” 他侧过身,示意王文彬上前。 “我刚才跟王工提了个要求,想要制造装甲车,这样我们的战士就能更加的安全。但是讨论的过程中,我们遇到了一个材料学上的难题。”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。 “材料学?”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词,浑浊的眼睛里,某种沉寂已久的东西似乎被唤醒了。 王文彬赶忙把自己关于装甲车的技术瓶颈,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。 从车体大梁的承重,到悬挂系统的改造,再到发动机功率不足的困境。 最后,他总结道:“教授,所有问题的核心,都指向了装甲的重量。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更轻,但防护力同样强大的合金钢,那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。哪怕是民用卡车的地盘,我们也能造出合格的装甲车来。” 听完王文彬的叙述,陈景教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 他没有立刻回答,而是转身走回自己的工作台。 那张工作台上,除了电子元件,还散落着许多金属样本和写满化学式的草稿纸。 他从一堆图纸下面,抽出一个略微泛黄的文件夹,动作小心翼翼,像是在拂去一件珍宝上的尘埃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