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四章 稷下学宫-《一统天下从投降开始》
第(3/3)页
“所以如果把他们凑到一起,建设学宫的话,可能会在交流中产生思想上的深度,毕竟来的都是大溃如果任由他们在海国游历,教书育人、传播思想的话,可能会更加普遍提高我们海国人口的素质,只是在思想深度上少了碰撞。”
汪过:……
合着不管怎么,这些士子一旦来到海国,都能对海国起到促进的作用了?
而汪过可选择的,只是把他们弄到一起,加深思想的深度;或者是任由他们四处传播学,启发海国的整体民智……
所以这么看起来,似乎建立学宫,倒还是个不错的选择……
毕竟,让这么一群牛逼哄哄的人,去探讨一下哲学上的究极问题,似乎对于国家的直接帮助,还不那么明显。
更何况,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看起来,省得他们私下行动扰乱自己的亡国布局,看起来也是件能把士子涌入海国的影响,降到最低层面的事情。
至于他们这些大佬凑在一起,思想碰撞出了一个新的高度?
那看起来也没那么严重,只要汪过自己不用就好了。
只要不实际操作,理论就只能作为理论,根本没法反补海国。
甚至,如果用一下反向思维,往好处想一想的话,学宫的作用,反而能筛选出来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
汪过自己只要不用这些东西,反而去用他们这群人剩下的东西,不就稳了?
诸子百家多少种思想啊,真正能成为治国之策,流传下来的,又剩了几个?
只要他采用那些被历史上证明过不可行的、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思想,还怕海国能发展起来?
同时也就能名正言顺的阻止商央的变法活动了吧?
毕竟,在这些治国思想中,汪过自己能力还是有点不行的,有时候只能简单的纠偏一些商央的行为。
假如要是启用一个观点遭世人嫌弃的诸子百家之一,以他们之才,得势之后再用伶牙俐齿把商央按地上,整个海国的发展方向,不就回到万劫不复的渠道上来了吗?
妙啊,通过稷下学宫,把好的东西筛选出去,把觉得不行的东西留下来,海国应该就实力骤减了吧?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