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公元四十五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,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。 匈奴分裂后,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。公元八十五年和公元八十七年,鲜卑两次攻打匈奴,反抗压迫。 公元九十一年,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,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。 二世纪中叶,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,檀石槐死后,鲜卑陷入分裂。 三世纪前叶,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,但轲比能死后,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。在此期间,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。 十六国时期,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,先后建立国家。 公元三八五年,拓跋部建立北魏,并在公元四三九年统一北方。 公元四三九年,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,大举汉化。 公元五三四年,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。 公元五五七年,北周取代西魏。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。 另外在青海、甘肃一带,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,直到公元六六三年才被吐蕃吞并。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,部落大都解体,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,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,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。 到了隋唐时期,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,逐渐消亡。 西汉初期,东胡被匈奴击败后,鲜卑退保鲜卑山,世属匈奴奴役。 汉武帝时期,击败匈奴,将乌桓迁到上谷、渔阳、右北平、辽西、辽东五郡塞外,鲜卑也开始南下到乌桓故地饶乐水(即后世的西拉木伦河)流域。 此前,鲜卑由于在乌桓北方,一直没有同中原王朝产生联系。 直到东汉建武二十一年(公元四十五年)鲜卑跟随匈奴侵犯汉境,鲜卑才开始被中原王朝所知,正式登上历史舞台。 公元四十九年,鲜卑首领偏何归附东汉。公元五十四年,鲜卑首领满头、於仇贲率部到洛阳朝贺,被东汉封为王侯,管辖鲜卑、乌桓各部。 随着匈奴分裂,鲜卑逐渐摆脱匈奴的控制。公元八十五年,鲜卑联合乌桓、丁零、南匈奴和西域各国大败北匈奴,北匈奴势弱。 公元九十一年,东汉政府联合南匈奴击败北匈奴,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,鲜卑趁势占据蒙古草原,吞并匈奴余种十余万落,开始强盛。 东汉桓帝时,檀石槐统一鲜卑各部,分地为三:右北平以东为东部,右北平到上谷为中部,上谷以西为西部。三部各置大人管理,直属檀石槐。 游牧民族所依恃的重要战略物质即是“水草“和“刍禾“、“盐地“,檀石槐在成为鲜卑大人后,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:“乃立庭于弹汗山仇水上,去高柳北三百余里,兵马甚盛,东西部大人皆归焉。“ 之后,在他的统帅之下,“因南抄缘边,北拒丁零,东却夫馀,西击乌孙,尽据匈奴故地,东西万四千余里,南北七千余里,罗山川水泽盐池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