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陶谦闻言大喜,遂问道:“子仲有和良谋?” 糜竺说道:“某愿亲往北海郡,求孔融起兵救援;更得一人往青州田楷处求救;同时遣人前往豫州刺史孔伷处求救。 若三处军马齐出,曹操必然不可久持,败亡之日不远矣!” 陶谦闻言大喜,乃从其言。遂写书三封封,问帐下谁人敢去青州及豫州求救。 一人应声愿往,众视之,乃广陵人,姓陈,名登,字元龙。 而后又一人站起来,陶谦见之,乃北海郡人,姓孙,名乾,字公佑。 陶谦先打发chényuán龙往青州去讫,而后又让孙乾去往豫州孔伷处,最后才命糜竺赍书赴北海,自己率众守城,以备攻击。 却说北海孔融,字文举,鲁国曲阜人也,孔子二十世孙,泰山都尉孔宙之子。 自小聪明,年十岁时,往谒河南尹李膺,守门人为难孔融,而孔融却说道:“我是李大人的世交。” 之后守门人通传之后才让他进去见李膺。 李膺闻言,好奇的问道:“汝祖与吾祖何亲?” 孔融答道:“昔孔子曾问礼于老子,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?” 李膺对此大为惊讶,一会儿,太中大夫陈炜也来到李府。 李膺指着孔融向其介绍道:“此乃孔融,年仅十岁,是为神童者也!” 陈炜闻言笑道:“小时聪明,大时未必聪明。” 孔融则应答道:“如君所言,君幼时必聪明者。” 众人闻言都笑了,而后夸赞道:“此子长成,必当代之伟器也。” 孔融自此得名。后为中郎将,累迁北海太守。极好宾客,经常对手下众人说道::“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:吾之愿也。” 在北海六年,甚得民心。当日正与客坐,人报徐州糜竺至。 孔融请入见,问其来意,竺出陶谦书,而后说道:“曹操攻围甚急,望明公垂救。” 孔融大急说道:“吾与陶恭祖交厚,子仲又亲到此,如何不去?只是曹孟德与我无仇,当先遣人送书解和。如其不从,然后起兵。” 糜竺劝解道:“曹操倚仗兵威,决不肯和。” 孔融则不同意,一面整兵备战,一面差人送书。 正商议间,忽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。孔融大惊,急点本部人马,出城与贼迎战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