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 进城-《大宋梦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。锡汞齐法虽然对人体有害,但一直延续应用到19世纪。
    1835年,德国化学家J.von莱比格发明化学镀银法,使玻璃镜的应用更加普及。
    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铜镜。但古代多以水照影,称盛水的铜器为鉴。
    汉代始改称鉴为镜。汉魏时期铜镜逐渐流行,并有全身镜。最初铜镜较薄,圆形带凸缘,背面有饰纹或铭文,背中央有半圆形钮,用以安放镜子,无柄,形成中国镜独特的风格。明代传入玻璃镜。
    现代镜子是用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发明的方法制造的,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,使硝酸银析出银,附在玻璃上。一般使用的还原剂是食糖或四水合酒石酸钾钠。
    1929年英国的皮尔顿兄弟以连续镀银、镀铜、上漆、干燥等工艺改进了此法。
    随着技术的进步,镜子的成本降低,各种各样曲面镜的出现,使镜子的使用日益广泛。
    与其满世界的找卖家,倒不如让卖家来找自己。
    把镜子以最高的价值推广出去办法就是现代社会管用的一种手段,那便是用广告和推广的方式。
    再一次来到锦绣城的大街上,有着一种别样的感觉,熟悉而又陌生。
    上一次,也就是在这里碰到了叶飞,现在也回去了哪里云逍遥也不知道。
    “照一次镜子十文钱!”
    此话一说,大街上的人都炸开了锅,纷纷想要一睹这种神秘镜子的风采。
    没有见过的人,不敢相信为何要这么贵,见过了的人纷纷表示不可思议。
    光是排队看镜子的人就超过了数千人。照这样下去,不用出售,只是用来参观,便能获利不少!
    原本只想试探市场,不曾想引起来多次如此大的轰动,镜子不用卖,就已经赚得钵满盆满了。
    赵虎道:“看来,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经啊!”
    这样的结果早在梅笑寒的意料之中,物以稀为贵这是亘古不变的。
    “开个价吧!”
    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青年,来到了梅笑寒面前,道:“我出五千两银子!”
    梅笑寒笑了笑看着青年,道:“看来公子很喜欢此物!像这样的好东西我还有不少!”
    “只是可惜的是我突然就不想卖了!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