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还同时背靠上了啊里,嘀嘀,以及经纬中國等大资本。 同时被这么多大资本看好,不说成为下一个大佬。 起码也要最终混到能合并吧! 这共享单车的本质是解决客户的最后一公里交通。 每辆单车的投资成本并不高,同时还手握大量客户押金。 光是因为这点,市场上一年冒出来的共享单车品牌就远超二十几个。 这两年在童泽兰的带领下,小黄车也成了这个赛道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 两年里面至少拿了五轮融资共计13亿美金左右。 童泽兰也是希望这个品牌能复制嘀嘀的路径,快速融资,扩大发展,并购竞争对手。 最终达到垄断上市的目的。 而能跟小黄车竞争的,只有摩拜单车。 两边的发展方式可以说非常相似,都是通过快速烧钱来获取市场用户。 而在这场关键战役当中,一个人成了最大变局。 他就是全球都有名的投资人孙正意。 就是那位最早期以两千万美金,拿下啊里大股东的投资人。 他在考虑投资小黄车18亿美金的时候,还需要它做到两个前提条件。 另外就是派了团队过来调查公司财务。 事实证明,小黄车败就败在了这里。 在主业项目还没成功的时候,它干了太多的不想干业务。 好比跑去发射卫星,给企业内的每一位高管都买特斯拉等。 另外还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投资。 小黄车为了拿到孙正意的这个18亿美金,那是干脆不顾一切。 最终竟然将客户押金全部挪用。 整整四十亿客户押金,被挪的干干净净。 创始人以为完成软银提出的两项要求,他就能顺利拿到那个18亿美金。 事实证明,他错得离谱。 只能说小黄车里面那乱七八糟的财务管理,让它错过了这最终的大好良机。 软银拿18亿美金可以,但它要将市场上最大的两家共享单车品牌给合并。 获得行业内的垄断地位。 从而一举完成上市。 童泽兰投资的那位小黄车创始人,以一己之力阻止了这场合并。 或许这就是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吧。 最终的结果就是小黄车直接被各大资本给抛弃。 投资它最多的嘀嘀,转头干起了青桔单车。 啊里则是扶起了哈罗。 还是那句话,大资本很少将赌注押在一个人身上。 而童泽兰投资的这个项目,也是这两年烧钱最疯狂的互联网项目。 现在却迎来了最惨滑铁卢。 当年有多风光,现在就有多狼狈。 别说上市了,没了大资本扶持,饭都已经吃不起了。 曾经一代天骄的创业项目。 现在干脆是一地鸡毛。 陈平生对共享单车本来就是敬而远之。 太烧钱的项目,还有那么多巨头企业下场来玩。 他那一点小小弹药,压根不足以扶持他所选择的品牌,战到最后。 既然是这样,那就不如趁早放弃。 又或者是边都不要沾。 童泽兰在这个项目上,砸了足足七八亿,还跟投了几轮。 最终的结果就是败在创始人的意气用事下。 一旦完成合并,所有大资本的钱都会集中在这最后一家身上。 她完成套现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。 现在好了,想低价套现都没有人接手了。 陈平生更是看都不看,踏踏实实先干点自己能把握的小项目。 二手车肯定没法跟共享单车比。 你看它的融资速度跟金额就知道。 差的不是一星半点。 两个赛道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。 针对于这个品牌的六亿融资,童泽兰还是很快就能凑齐的。 再找两家一块承担罢了。 不过她还是提了一点要求,创始人的一票否决权必须去掉。 当初她就是被这个小黄车创始人的一票否决权给干死的。 现在更不可能再吃同样的亏。 这个其实也没事,毕竟陈平生投了钱也不会去瞎指挥。 加起来也才投八亿的项目,还不足以他去亲力亲为。 也没那个必要。 人家从一开始就在干这一件事,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比他差的。 共享单车是这两年大火的新兴互联网项目,看来也快落下最终的帷幕了。 毫无疑问,童泽兰败在了最后一关。 前期所有投资宣布打了水漂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