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听闻顾远之言,诸位金丹皆是神情一振。 财侣法地,四字箴言,每一个都是修行途中不可或缺之物。 尤其是真经,那是可以直指元象的无上妙法,每一本都有不可思议的变化,是无数先贤大能智慧的结晶。 尚未攻伐九嶷山之前,道院也不过三本真经罢了,其珍惜程度可想而知。 若非云阳真人携伐灭天妖宗之势,一副不破千经阁誓不罢休的架势,又夹杂斗法等计谋的话,也是休想从千经阁手中得到两本真经。 哪怕千经阁底蕴深厚,传世万载,门内真经不在少数,可一口气拿出两本,也是心痛到滴血。 “除去千经阁两本真经之外,天妖宗另有真经三本。” “焚天山脉那云雀也不知怎么修成的妖王,山中妖国显然也是它的玩物,除去几本妙法,并无什么玄妙之法存留。” “蘸神教除去一本真经以外,还有些许妙法,别具一格。” “这些真经妙法,我皆已立下禁制,尔等作为金丹修士,身份超凡,可随意研读,佐证修行。” “不过切记,贪多嚼不烂,还需小心谨慎!” 云阳真人一边告诫,一边挥动袖袍,霎时间一排闪烁着灵光的玉简、石书闪烁而出。 “千经阁玄魔同参,在我强烈要求之下,将原本两道魔修之法,变为了一魔一玄。” “魔经为《种魔神胎真经》,此经邪异非常,需修士取一刚死不过一炷香的婴儿,将一缕神魂以秘法打入其中,种下魔种,则可将此婴儿炼制为【神胎】。” “有了【神胎】之后,就可斩杀修士,每斩杀一位修士,就可将修士体内的一缕【先天灵光】掠夺,融入神胎之中。” “这【先天灵光】乃是悟性和根骨的结合,融合的【先天灵光】越多,【神胎】的根骨悟性就会越强,不断壮大。” “待到有朝一日,功德圆满,修士就可抛弃原来的肉身,魂灵入住【神胎】,以婴儿之身,重新踏入修行。” “虽是婴儿,却是【神胎】,修行一日千里,有不可思议之天赋。” “不过……想要让【神胎】功德圆满,由死化生,其中需要的【先天灵光】堪称海量,且魂灵入住【神胎】,还有一场劫难,堪称大劫。” “千经阁立阁多年,除去第一任阁主修炼此经成功之外,其余之人再无成功。” “虽然有天宫镇压之故,可此法之诡谲,可见一斑。” “千经阁以此经奉上,其目的不言而喻。” 云阳真人一边为众人阐述此经,一边摇头叹息。 此经入魔极深,又邪异万分,怕是无用了。 “除此经之外,千经阁还奉上一经,名为《纳岳归元真经》,此经乃是土元之法,修士可意于山合,以山岳之气修行,法力厚重无垠,对敌之时,凭空增幅数成法力。” “不仅如此,此经之中藏有搬山拿岳之印,虽然无甚出彩之处,可终究是可以修行至元象境的真经,若有土脉道体的弟子,倒是可以修行此经。” 云阳真人语速不停,又取出一枚玉简,为众人详细阐述。 毕竟是“战利品”,不是自家传承所得,云阳真人身为道胎后期,一院之长,自然要率先观摩诸经,为众人验法,以免内中藏有“不轨”,害了众人性命。 见到这《纳岳归元真经》,众人脸上又是一阵失望。 在座之人,就没有修行土元之法的。 千经阁应当也是看穿了这一点,故意为之,不愿道院众人增幅实力。 可此经却弥补了道院所缺,为其增添了一份新的底蕴。 “天妖宗所得三真经,分别为《焰吞七灵变》《太阴濯月经》和《白骨无相经》。” “前二经,皆是妖族功法,吞吐天地灵焰、吸纳太阴月华,壮筋骨、增妖气、强神通,虽然是妖族功法,可创经之人境界高深,对火元之法和太阴之道的参悟极高,尔等闲暇之余,可不断研修,或可有所得。” “至于最后一经,虽名为《白骨无相》,看似邪异,却是玄门妙法,此法以骨入道,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修士的根骨,修行到极致,甚至可以自行转化道体,内中还有无相骨印,极为不凡。” 天妖宗毕竟是被伐山破宗而灭,内中真经保存完好,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华,比之千经阁送上的两本真经玄妙许多,云阳真人自然不吝赞扬。 顾远听着,也露出若有所思之色。 这几经确有可取之处,可和他的修行相互验证。 “蘸神教真经,名为《蛮神心经》,此经主修神魂,但修行之法极为独特,需创立一教,教化一族,方可如履平地。” “本来我还奇怪,这蘸神教如此贫瘠之地,怎会有修士突破道胎,如今看来,此教传承有序,就落在这蛮族之上了。” “此经尔等可参考,却不可修行!” “碧云,你镇守蛮神山,亦需小心看管蛮族之人,不可肆意屠杀,亦不可过多接触,将其困在蛮神山左右即可。” 云阳真人先是将此经对众人细细阐述了一遍,而后看向碧云上人,肃穆说道。 “弟子谨记!” 碧云上人自然不敢怠慢,当即应道。 “几大真经皆在此处了,尔等记下之后可回去细细参悟,其余天妖阁和蘸神教的妙法,我已放在别院藏经殿中,尔等可自行翻阅。” 第(1/3)页